掘金大数据 新区步子越来越大
来源: 时间:2016-11-01

   作为一种重要战略资产,大数据目前正推动着生物制药、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同时,大数据已被看作是继云计算之后的另一个巨大商机。而在掘金大数据产业方面,新区也是早就有所布局。按照《滨海新区大数据行动方案(2013-2015)》,新区集中力量支持大数据技术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大数据领域企业、项目、人才等资源向新区聚集,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国家级基础数据聚集区。记者注意到,近期又有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落户新区,可以说,掘金大数据,新区不仅“起步早”,而且步子“越来越大”。

 
  大数据产业遍地开花
 
  今年9月,高新区企业上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的国内首个提供综合性电力供应及服务的供需交互大数据平台——中国电力交易网正式上线,用“互联网+”电力、能源、金融、绿色的创新模式,为电力用户和产业链各方主体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与需求支撑,激发出电力和能源产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对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环境进行引导与培育,从而拉升电力和能源增值服务的产业空间。
 
  日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肿瘤大数据平台零氪科技正式落户中心商务区。目前零氪已经与全国300多家医院、500多个科室展开合作,并基于已经获得的结构化数据,相继产生了50多项科研成果。据介绍,到2017年底,零氪科技有望发展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肿瘤大数据公司。
 
  此前几天,海量大数据重度孵化产业基地落户生态城,海量大数据重度孵化器由海量集团负责全面运营,并将联合中欧独角兽成长学院、IBM、清华大学、中科院等业内资源,以培育大数据领域的高端应用人才为抓手,配套孵化器与众创空间,通过“数据+平台+行业应用+人才培育+创业孵化”的全产业链模式,吸引海内外的数据技术、人才和资金向中新天津生态城聚集,以3到5年的时间,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系统。
 
  生态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态城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目前已落地大数据产业相关项目近20个,预计未来总产值将达300亿元。同时储备在谈大数据产业相关项目20余个,预计未来产值达600亿元,涉及电信、医疗、金融等诸多行业,与大数据相关行业协会建立紧密联系。近期,生态城管委会还将与国内某知名上市软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合作。届时,IDC、孵化器、投资平台、研发中心、培训基地、交易平台将陆续落户,大数据生态系统将在生态城逐步形成。
 
  大数据产业底层优势明显
 
  除了产业蓝海,新区为何将大数据产业列为发展重点,领军大数据企业又为何“钟情”落户新区?业内人士认为,发展大数据产业,新区具备底层优势。“新区已部署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区,其中,开发区云计算产业基地作为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保税区数字出版基地、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高新区海洋科技园作为3个大数据产业园区。”业内认为,实际上新区早已经聚集了一批国内领先的服务器等硬件资源,如“天河一号”、腾讯数据中心、惠普数据中心等,这让新区发展大数据产业拥有先天的硬件和底层优势,在产业布局时游刃有余。
 
  新区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新区积极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快聚集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逐渐成为大数据领域产业集聚地,在数据挖掘与分析领域、数据存储领域、数据库研发应用领域汇集了海量信息、搜狐视频、58同城、腾讯、中科蓝鲸、超算中心、南大通用、神舟通用等龙头企业。
 
  而在工业大数据应用上,新区也稳步推进,自“滨海工业云”列为国家工业云创新示范工程以来,平台集成了遥感数据处理、石油勘探数据处理、动漫与影视特效渲染、工程仿真云和建筑云服务等服务功能,用户超过2000家。国家超算天津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国家大数据领域工程实验室,利用大数据与高性能计算融合技术的关键技术研发成果,针对与天津及周边区域重点支柱及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油气勘察、生物信息、环境、新能源等领域,构建产业应用平台,成为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