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副行长王敬东 莅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考察
来源: 时间:2017-04-04

 导言:依托全行超60PB的各类数据资源,多元渠道整合外部相关数据,中国工商银行积极推进“大数据和信息化”战略,利用大数据提升管理水平,精准营销,个性化服务客户,强化风控能力。交易驱动全国数据要素流通变现,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得到了银行业广泛关注。

3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敬东,贵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平,副行长蒋云志、何骏,办公室主任罗敏,业务部总经理肖阳一行,莅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考察。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2005年10月28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7日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日挂牌上市;截至2016年6月30日,总资产235243.27亿元,上半年净利润1506.56亿元;发展至今,向全球532万公司客户和4.96亿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连续四年蝉联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首。

大数据时代,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百信银行等新兴银行,依托BAT等大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迅速崛起,引发中国银行业“鲶鱼效应”。对此,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建议银行业主动利用大数据转型。

大数据时代,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百信银行等新兴银行,依托BAT等大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迅速崛起,引发中国银行业“鲶鱼效应”。对此,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建议银行业主动利用大数据转型oft YaHei', SimHei; font-size: 14px; padding: 0px; color: rgb(51, 51, 51); line-height: 21px;">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中国工商银行已将“大数据和信息化”战略列为全行发展战略,建成以数据仓库和集团信息库为核心的大数据基础平台,汇集全行各类数据超60PB,在总行和一级分行成立数据分析师团队,推动大数据深入应用,从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支撑融e购、工银e支付等在线业务,推出“逸贷”等创新产品,个性化服务新老用户,强化风控能力。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2016年一份报告预测,银行及其服务到2030年可能“消失”,而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将基于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支撑,接管客户的生活与金融服务。换言之,未来银行将转向数据驱动,内部数据资源显然难以满足这一需求,整合外部相关数据尤为必要。无论大数据精准营销还是大数据风控,中国工行银行均较好地使用了外部相关数据。

在贵州省、贵阳市政府的支持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于2015年4月14日正式挂牌运营,动态链入全国所有政府公开数据,已接入200多家优质数据源,交易数据涵盖政府、电商、征信、电力等30大领域,可为rgb(51, 51, 51); line-height: 21px;">在贵州省、贵阳市政府的支持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于2015年4月14日正式中国工商银行整合外部优质数据提供较好支撑。例如,大中型用电企业的电费数据,直观反映其运营状态,恰好是业务银行大数据风控的重要维度。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大数据应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同中信银行战略合作,共建金融风险大数据实验室,开展大数据风控、大数据征信等创新应用研究。目前,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天弘基金等机构已成为交易所会员,中国人民银行、苏州银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纷纷前来调研。交易所期待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共推大数据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