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了由51Callcenter主办,国家工信部、人社部支持,中国呼叫中心与BPO产业联盟、全国呼叫中心行业自律与监督委员会指导,4PS国际标准作为评选标准的客户联络中心行业奥斯卡奖-《“金音奖”2017中国最佳联络中心与CRM颁奖典礼》系列活动。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享服务中心荣获“金音奖”2017年度中国最佳客户联络中心-客户服务奖; 单位名称: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享服务中心 The Shared Services Center Of China United 所在行业: 金融保险业 所在城市: 郑州、西安、乌鲁木齐 员工数量: 53000 座席数量: 585 建立时间: 2014年 服务号码: 95585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86年7月15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控股保险集团。公司业务范围包括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人身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业务,业务规模位居财险市场第五位,在全国拥有32家分公司,员工达到5万多人。
与时间赛跑,快赢实施。中华保险95585客服专线在2014年以前一直是省级集中,2014年5月,根据公司“三三九”发展战略,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实现全国集中管理。不等不靠,不找借口,二个月完成系统和平台搭建,三个月完成近200人的招聘和培训,五个月完成流程设计和跑通,八个月开始承接业务,不到两年时间就实现了中华保险产、寿险全国32家省级分公司的专线业务的全部集中,在行业里面没有先例!
与市场赛跑,定位清晰。中心成立初期,就制定了“18431”工程,确定了一个目标、三个周期、三次转型、三项任务,四项抓手,作为五年工作实施纲要。
一个目标:构建行业领先的最具品质的保险服务提供商作为工作目标;
三个周期:稳固期(服务水平不下降)、追赶期(缩短与行业最佳的距离)、超越期(行业内全面领先),目前电话接通率、坐席代表客户满意度等指标已经实现了行业领先;
三次“转型”。一是“从小规模分散作业”向“规模化集中运营”转型,建立了“1+X”的集中运营模式,实现多中心互备互溢,多级容灾,确保专线服务不中断;二是从“单一中介”向“多渠道远程”转型。持续变革,积极探索新的渠道,实现了电话、微信、官网、邮件、短信等多渠道、全媒体远程服务,从单一电话中心蜕变成远程服务中心;三是从“简单中介”向“一次解决客户问题”转型。通过知识库、问题库建设,完善作业流程、作业标准,落实首问负责制,注重端对端全流程客户体验,把一次性解决客户问题作为客户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项任务:强服务、控风险、低成本。
强服务:系统平台规划保持领先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可兼容性;架设全流程运行指标,流程改造是端对端的,建立服务监督体系,保证运营和服务的整个过程紧密衔接、没有重复,减少浪费,以及所涉及的单元共同协作,给客户最好的体验;制定《运营管理手册》、《内训管理手册》,为作业规则的简单化、标准化提供了蓝本;实行首接负责制,着力客户问题一次性解决,通过集中质检,录屏监测、现场跟听、“神秘人”测试等多种形式进行品质监督;实现客户身份识别、重客直连、放弃电话回呼;在队伍建设上实行例会管理法、目标管理法、PK管理法、帮扶管理法、情感管理法、能力匹配法,建立一致认同的晋升、淘汰、激励机制,把最优秀、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并赋予他们远大的理想;
控风险:除了通过建立1+X的集中运营模式,做好全流程、多场景的应急处理外,中华保险集团公司共享服务中心坚持效率管理与质量管理并重,要素管理与风险管理并重,规则作业与管理执行并重的原则,利用大数据资源,深入剖析历年查出的车险典型案例,总结出10种风险类型,57个风险判断因子,31个风险判断模型,研发了车险风险判断前置预警系统,在报案环节根据客户风险特征打上标签,第一时间通过短信提示现场作业人员,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前台后台对接,全方位进行风险筛查,同时架设检出率、命中率、减损率等指标,经过实践认证,效果明显,填补了行业空白,也为行业诚信文化的营造做出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低成本:通过科技应用创新,实现智能语音导航,GPS自动调度、智能调度,自动回呼、自动回访,最大限度的解放生产力,提高人均劳效,在编产能比集中前提升了42%。
四项抓手:以自动化,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为抓手。
中华保险共享服务中心站在公司集团化发展的新起点,将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敏锐把握发展新机遇,通过持续创新,不断优化流程和管理方式,打造“一个客户、一个中华、多个产品、综合服务”的客户联络中心、价值创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