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解密”居民出行
来源: 时间:2017-12-07
近日,天津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发布了一组天津居民出行特征大数据报告,通过对2011年至2017年本市三大运营商数百万用户手机基站数据长期追踪调查,对天津居民整体出行特征进行大数据分析,掌握城市发展脉络,为今后城市交通管理及规划提供科学决策参考。记者 李文博
此项研究对全市数百万本地活跃手机用户的相关基站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本市人口出行、就业居住等特征,掌握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现状。基础数据全部提前进行消密处理,不涉及用户个人信息。
这项调查真正掌握了人在哪、人去哪的问题,分析出哪些区域的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对于出行联系十分紧密的区域,下一步城市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要考虑进一步满足区域联通需要
这项调查研究后续逐步向整个京津冀地区扩展,形成长期动态持续更新的数据资源
居住
人口
中心城区高密度人口区域以和平区为中心
中北镇、梅江、太阳城等外围居住区在人口密度上与中心城区基本同一水平
滨海新区核心区人口高密度区集中在塘沽老城区和新港地区
就业
岗位
中心城区高密度岗位区域集中在和平区、河西区北部及南开区东部
滨海新区岗位高密度地区主要集中在解放路地区、泰达MSD和于家堡起步区,呈现多中心发展态势
地铁
客流
早高峰进站客流最多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外环间及外围地区人口集中的大型居住区和交通枢纽
出站客流最多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核心区岗位集中地区
商圈
热度
滨江道和平路传统商圈热度最高,同时其他围绕商业综合体打造的新兴商圈如银河广场、奥城等热度较高
传统商圈单一中心的形态已经发生变化,多中心的格局确立
出行
习惯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单中心放射趋势仍然明显,滨海新区核心区以及外围地区间出行联系也较强
以海河为分界来看,海河西岸地区为多种功能复合的市中心地区,该地区出行全天整体保持较高水平;海河东岸以居住功能为主,出行呈现明显的以晚高峰为主的单峰形态